找到相关内容135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欧阳竟无的孔学论观——以佛解儒的一个例证

    然有其方,则下学而上达是也。博文而约礼,文行而忠信,不息悠久则博大而高明,如是集为学篇而读也。温恭而安,悲愍而为,如是集圣德篇而读也。始之集劝学君子小人篇而读。以定其趣也。终之集群弟子古今人篇而读。以...

    萧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4467206.html
  • 隋唐佛教的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

    ,兄恭弟顺者乎?始自京师,爱及州郡,宜只朕意,劝学行礼。”在大量兴建佛教寺院的同时,也造了不少道教宫观,如《历代崇道记》记载:“隋高祖文皇帝迁都于龙首原,乃于都下畿内造观三十六所,名曰玄坛,度道士二...

    王亚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973718.html
  • 男耕女织乃修身大道

      男耕女织乃修身大道   经文:爱身品者。所以劝学。终有益己。灭罪兴福。自爱身者。慎护所守。希(左竖心,右希)望欲解。学正不寐。身为第一。常自勉学。利乃诲人。不倦则智。学先自正。然后正人。调身入慧。必迁为上。身不能利。安能利人。心调体正。何愿不至。 ——摘自《法句经》爱身品   这一品,佛主要是教我们怎么来修身。儒家经典《大学》里边也有...

    法清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286362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般若波罗蜜(二)

     22(1)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卷3〈8 劝学品〉(大正8,234a15-21):   须菩提!善男子、善女人欲学声闻地,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、诵读、正忆念、如说行。   欲学辟支佛地,亦当应闻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989892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般若波罗蜜(一)

    〈8劝学品〉(大正8,234a15-21)但佛说般若波罗蜜经,实为教化菩萨,即属于菩萨。如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说:‘为发大乘者说,为发最上乘者说。’(大正8,750c13-14)《解深密经》也说:第二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989893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往生之路 第七讲

    ----   [1] 以上公案全部出自《净土圣贤录》   [2]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之力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脆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往生之路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53953325636.html
  • 《入行论》讲记(十六)

    接触众生,也要为众生真正做一点事情。有些人只是心里发愿,口头上说得很好,但实际并没有去做,这恐怕是不对的。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将愿行结合起来,比如说劝学《入菩萨行论》,你每天对别人宣传一下《入菩萨行论》对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菩萨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248006431.html
  • 汉传因明未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探析

     而主张“君子必辩”的荀子,在其批驳“三惑”时,也是将论辩本身的逻辑问题同政治伦理问题纠缠在一起,认为“礼者法之大分,类之纲纪”(《荀子·劝学》),“礼者,人道之极”(《荀子·礼论》),将“礼”作为...

    张 晓 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23538776.html
  • 山东平阴、东平北朝刻经与高僧安道壹

    大空第一义……无法有法空”之句。在《劝学品第八》中有:“空空大空中不见第一义空”等词句。在《道行品第七十二》中亦有:“空空行大空第一义”等句。17,此段经文据《金藏》,见上海古籍出版社《摩诃般若波罗...

    张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4939122.html
  •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(四)D

    ,当然随著名字而各有不同的意义。「中品般若」(「前分」)劝学般若波罗蜜,「大品本」列举了「诸法如、法性、实际」──三名,与「放光本」、「光赞本」一致。将「下品般若」所散说的,集在一起,实为『般若经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5440618.html